吴清源九段

黑中盘胜
第14手
第18手
第20手
吴: 白采取的走法是18尖顶,然后于20展开,其用意是既想防止黑进三三点角转换,又形成对黑棋的夹击态势,就是说两面都走上棋。这是一种极力探求便宜的下法。 tasita: 我认为这手棋和后面所导致的局面是充分表现坂田荣男先生棋风的一手棋。就是追求120%的效率。藤则秀行以棋风华丽著称 号称如果一局棋如果是100分,他要的不是 51:49取胜,如果可能他100分全都要。 可是对于坂田来说极度追求效率,100分也是不够的他要120分。 今天,看了兴仓杯半决赛芮乃伟对张璇的半决赛,95,99,103让人感觉芮的棋也有追求极度高效率的感觉。这种棋风需要十分强大的算路为基础,否则很容易崩盘。 坂田的算路强大是十分有名的。 请看同样以算路深远著称的赵治勋对坂田 的评价。 赵治勋: [坂田先生在激烈场合妙手很多] 关于坂田先生,有各种各样场面和事例值得描写。对于这位大棋士,到现在我还没有作过什么评述。不过,我本人就曾领教过坂田先生的厉害,所以,估计在了解先生的卓越方面要比别人强一些。 对于坂田先生的独特战法。虽然前途未必就会因此而光明起来,尽管好坏不明,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这样去着手的唯有坂田先生。 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妙手却如此之多,这就是坂田先生被称为“剃刀”的原因吧。 [计算再计算 拚命地计算] 坂田先生的序盘下法很一般,布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夫。然而一进入白刃战, 坂田先生的力量就发挥出来。那时,是全凭计算的棋,拚命计算是坂田先生最重 要的武器,对先生来说:“棋的姿态”和“形势判断”并没有重大关系。在先生 的棋中完全没有什么“因为棋姿态是这样,所以---”或者“形势已稍好,因 之要忍耐”之类的问题。一旦计算好了,便什么下法都敢走,这样往往很快就取 得胜利。如果时刻都在追求最高效率,那么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作什么形势判断了。 虽说坂田先生的形势判断是超群的,但是我并不认为先生按普通的意义进行形势 判断。无论局势领先了多少,都毫不松劲,这就是坂田先生的特点。 因为坂田先生和吴先生一样,都是灵活转身的棋,所以转换很多。不过,虽然同 样是转换,但意义相当不同,秀和与吴先生是感觉型的灵活转身,而坂田则是计算 型的转换。虽然我自己的棋风尚未固定,但感到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也近似感觉型 的灵活转身。 木谷先生取实地之后便转向进攻,而坂田先生取实地则围绕于治孤。因为如果取 地,围绕治孤和腾挪是很普通的。所以从这意义来说,这是正统的棋风吧。然而 全盛时期的坂田,在这一点上却是极端的,往往在治孤上发挥出强韧的力量。那 种治孤的机敏,使人联想到相扑名手先代落乃花也曾经是这样的人。 总之,坂田先生就是这种严厉地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棋。 tasita:如何?大家看完这段评论,对坂田的棋有了深刻印象吧,恕我在这里说一局象原来那样每个棋手下出自己有个性的棋在现在不存在了,真令人感到可惜。 恐怕现在所有棋手都会知道,白20这么走 黑有Q5的靠,所以并不成立,云云。这里应该走Q5什么的吧。 好了,请继续看看锐利的坂田吧,后面还有可以充分表现坂田流的招法,虽然坂田输了这盘棋,可我们欣赏的是棋艺不是么? ...
第30手
第35手
第38手
第51手
1  
0/10  ...
2  
0/10  ...
第52手
第58手
第80手
第93手
第95手
第97手
第98手
第101手
第114手
第122手
第124手
第131手
第141手
第147手
第148手
第223手
第14手
第18手
第20手
吴: 白采取的走法是18尖顶,然后于20展开,其用意是既想防止黑进三三点角转换,又形成对黑棋的夹击态势,就是说两面都走上棋。这是一种极力探求便宜的下法。 tasita: 我认为这手棋和后面所导致的局面是充分表现坂田荣男先生棋风的一手棋。就是追求120%的效率。藤则秀行以棋风华丽著称 号称如果一局棋如果是100分,他要的不是 51:49取胜,如果可能他100分全都要。 可是对于坂田来说极度追求效率,100分也是不够的他要120分。 今天,看了兴仓杯半决赛芮乃伟对张璇的半决赛,95,99,103让人感觉芮的棋也有追求极度高效率的感觉。这种棋风需要十分强大的算路为基础,否则很容易崩盘。 坂田的算路强大是十分有名的。 请看同样以算路深远著称的赵治勋对坂田 的评价。 赵治勋: [坂田先生在激烈场合妙手很多] 关于坂田先生,有各种各样场面和事例值得描写。对于这位大棋士,到现在我还没有作过什么评述。不过,我本人就曾领教过坂田先生的厉害,所以,估计在了解先生的卓越方面要比别人强一些。 对于坂田先生的独特战法。虽然前途未必就会因此而光明起来,尽管好坏不明,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这样去着手的唯有坂田先生。 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妙手却如此之多,这就是坂田先生被称为“剃刀”的原因吧。 [计算再计算 拚命地计算] 坂田先生的序盘下法很一般,布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夫。然而一进入白刃战, 坂田先生的力量就发挥出来。那时,是全凭计算的棋,拚命计算是坂田先生最重 要的武器,对先生来说:“棋的姿态”和“形势判断”并没有重大关系。在先生 的棋中完全没有什么“因为棋姿态是这样,所以---”或者“形势已稍好,因 之要忍耐”之类的问题。一旦计算好了,便什么下法都敢走,这样往往很快就取 得胜利。如果时刻都在追求最高效率,那么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作什么形势判断了。 虽说坂田先生的形势判断是超群的,但是我并不认为先生按普通的意义进行形势 判断。无论局势领先了多少,都毫不松劲,这就是坂田先生的特点。 因为坂田先生和吴先生一样,都是灵活转身的棋,所以转换很多。不过,虽然同 样是转换,但意义相当不同,秀和与吴先生是感觉型的灵活转身,而坂田则是计算 型的转换。虽然我自己的棋风尚未固定,但感到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也近似感觉型 的灵活转身。 木谷先生取实地之后便转向进攻,而坂田先生取实地则围绕于治孤。因为如果取 地,围绕治孤和腾挪是很普通的。所以从这意义来说,这是正统的棋风吧。然而 全盛时期的坂田,在这一点上却是极端的,往往在治孤上发挥出强韧的力量。那 种治孤的机敏,使人联想到相扑名手先代落乃花也曾经是这样的人。 总之,坂田先生就是这种严厉地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棋。 tasita:如何?大家看完这段评论,对坂田的棋有了深刻印象吧,恕我在这里说一局象原来那样每个棋手下出自己有个性的棋在现在不存在了,真令人感到可惜。 恐怕现在所有棋手都会知道,白20这么走 黑有Q5的靠,所以并不成立,云云。这里应该走Q5什么的吧。 好了,请继续看看锐利的坂田吧,后面还有可以充分表现坂田流的招法,虽然坂田输了这盘棋,可我们欣赏的是棋艺不是么? ...
第30手
第35手
第38手
第51手
1  
0/10  ...
2  
0/10  ...
第52手
第58手
第80手
第93手
第95手
第97手
第98手
第101手
第114手
第122手
第124手
第131手
第141手
第147手
第148手
第223手
第14手
第18手
第20手
吴: 白采取的走法是18尖顶,然后于20展开,其用意是既想防止黑进三三点角转换,又形成对黑棋的夹击态势,就是说两面都走上棋。这是一种极力探求便宜的下法。 tasita: 我认为这手棋和后面所导致的局面是充分表现坂田荣男先生棋风的一手棋。就是追求120%的效率。藤则秀行以棋风华丽著称 号称如果一局棋如果是100分,他要的不是 51:49取胜,如果可能他100分全都要。 可是对于坂田来说极度追求效率,100分也是不够的他要120分。 今天,看了兴仓杯半决赛芮乃伟对张璇的半决赛,95,99,103让人感觉芮的棋也有追求极度高效率的感觉。这种棋风需要十分强大的算路为基础,否则很容易崩盘。 坂田的算路强大是十分有名的。 请看同样以算路深远著称的赵治勋对坂田 的评价。 赵治勋: [坂田先生在激烈场合妙手很多] 关于坂田先生,有各种各样场面和事例值得描写。对于这位大棋士,到现在我还没有作过什么评述。不过,我本人就曾领教过坂田先生的厉害,所以,估计在了解先生的卓越方面要比别人强一些。 对于坂田先生的独特战法。虽然前途未必就会因此而光明起来,尽管好坏不明,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这样去着手的唯有坂田先生。 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妙手却如此之多,这就是坂田先生被称为“剃刀”的原因吧。 [计算再计算 拚命地计算] 坂田先生的序盘下法很一般,布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夫。然而一进入白刃战, 坂田先生的力量就发挥出来。那时,是全凭计算的棋,拚命计算是坂田先生最重 要的武器,对先生来说:“棋的姿态”和“形势判断”并没有重大关系。在先生 的棋中完全没有什么“因为棋姿态是这样,所以---”或者“形势已稍好,因 之要忍耐”之类的问题。一旦计算好了,便什么下法都敢走,这样往往很快就取 得胜利。如果时刻都在追求最高效率,那么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作什么形势判断了。 虽说坂田先生的形势判断是超群的,但是我并不认为先生按普通的意义进行形势 判断。无论局势领先了多少,都毫不松劲,这就是坂田先生的特点。 因为坂田先生和吴先生一样,都是灵活转身的棋,所以转换很多。不过,虽然同 样是转换,但意义相当不同,秀和与吴先生是感觉型的灵活转身,而坂田则是计算 型的转换。虽然我自己的棋风尚未固定,但感到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也近似感觉型 的灵活转身。 木谷先生取实地之后便转向进攻,而坂田先生取实地则围绕于治孤。因为如果取 地,围绕治孤和腾挪是很普通的。所以从这意义来说,这是正统的棋风吧。然而 全盛时期的坂田,在这一点上却是极端的,往往在治孤上发挥出强韧的力量。那 种治孤的机敏,使人联想到相扑名手先代落乃花也曾经是这样的人。 总之,坂田先生就是这种严厉地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棋。 tasita:如何?大家看完这段评论,对坂田的棋有了深刻印象吧,恕我在这里说一局象原来那样每个棋手下出自己有个性的棋在现在不存在了,真令人感到可惜。 恐怕现在所有棋手都会知道,白20这么走 黑有Q5的靠,所以并不成立,云云。这里应该走Q5什么的吧。 好了,请继续看看锐利的坂田吧,后面还有可以充分表现坂田流的招法,虽然坂田输了这盘棋,可我们欣赏的是棋艺不是么? ...
第30手
第35手
第38手
第51手
1  
0/10  ...
2  
0/10  ...
第52手
第58手
第80手
第93手
第95手
第97手
第98手
第101手
第114手
第122手
第124手
第131手
第141手
第147手
第148手
第223手
第14手
第18手
第20手
吴: 白采取的走法是18尖顶,然后于20展开,其用意是既想防止黑进三三点角转换,又形成对黑棋的夹击态势,就是说两面都走上棋。这是一种极力探求便宜的下法。 tasita: 我认为这手棋和后面所导致的局面是充分表现坂田荣男先生棋风的一手棋。就是追求120%的效率。藤则秀行以棋风华丽著称 号称如果一局棋如果是100分,他要的不是 51:49取胜,如果可能他100分全都要。 可是对于坂田来说极度追求效率,100分也是不够的他要120分。 今天,看了兴仓杯半决赛芮乃伟对张璇的半决赛,95,99,103让人感觉芮的棋也有追求极度高效率的感觉。这种棋风需要十分强大的算路为基础,否则很容易崩盘。 坂田的算路强大是十分有名的。 请看同样以算路深远著称的赵治勋对坂田 的评价。 赵治勋: [坂田先生在激烈场合妙手很多] 关于坂田先生,有各种各样场面和事例值得描写。对于这位大棋士,到现在我还没有作过什么评述。不过,我本人就曾领教过坂田先生的厉害,所以,估计在了解先生的卓越方面要比别人强一些。 对于坂田先生的独特战法。虽然前途未必就会因此而光明起来,尽管好坏不明,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这样去着手的唯有坂田先生。 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妙手却如此之多,这就是坂田先生被称为“剃刀”的原因吧。 [计算再计算 拚命地计算] 坂田先生的序盘下法很一般,布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夫。然而一进入白刃战, 坂田先生的力量就发挥出来。那时,是全凭计算的棋,拚命计算是坂田先生最重 要的武器,对先生来说:“棋的姿态”和“形势判断”并没有重大关系。在先生 的棋中完全没有什么“因为棋姿态是这样,所以---”或者“形势已稍好,因 之要忍耐”之类的问题。一旦计算好了,便什么下法都敢走,这样往往很快就取 得胜利。如果时刻都在追求最高效率,那么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作什么形势判断了。 虽说坂田先生的形势判断是超群的,但是我并不认为先生按普通的意义进行形势 判断。无论局势领先了多少,都毫不松劲,这就是坂田先生的特点。 因为坂田先生和吴先生一样,都是灵活转身的棋,所以转换很多。不过,虽然同 样是转换,但意义相当不同,秀和与吴先生是感觉型的灵活转身,而坂田则是计算 型的转换。虽然我自己的棋风尚未固定,但感到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也近似感觉型 的灵活转身。 木谷先生取实地之后便转向进攻,而坂田先生取实地则围绕于治孤。因为如果取 地,围绕治孤和腾挪是很普通的。所以从这意义来说,这是正统的棋风吧。然而 全盛时期的坂田,在这一点上却是极端的,往往在治孤上发挥出强韧的力量。那 种治孤的机敏,使人联想到相扑名手先代落乃花也曾经是这样的人。 总之,坂田先生就是这种严厉地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棋。 tasita:如何?大家看完这段评论,对坂田的棋有了深刻印象吧,恕我在这里说一局象原来那样每个棋手下出自己有个性的棋在现在不存在了,真令人感到可惜。 恐怕现在所有棋手都会知道,白20这么走 黑有Q5的靠,所以并不成立,云云。这里应该走Q5什么的吧。 好了,请继续看看锐利的坂田吧,后面还有可以充分表现坂田流的招法,虽然坂田输了这盘棋,可我们欣赏的是棋艺不是么? ...
第30手
第35手
第38手
第51手
1  
0/10  ...
2  
0/10  ...
第52手
第58手
第80手
第93手
第95手
第97手
第98手
第101手
第114手
第122手
第124手
第131手
第141手
第147手
第148手
第223手